印度德里城的前世今生
- 2019-04-01 14:28:49
- 1,951 次阅读
- 0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:经济观察网(ID:eeojjgcw),作者:梁捷
导读:
德里曾有很多名字,最近的一个叫做沙贾汗纳巴德,也有人把它叫做“旧德里”,与如今的“新德里”相对应。其实新旧德里早已联在一起,区别不大,只是人们习惯性地把地标建筑德里门以北称作旧德里,以南视作新德里。
图片来源:全景视觉
每个国家的首都,多半是这个国家中最奇特的城市。纽约也好,东京也罢,无不如此。而印度德里无疑是奇特中的奇特。在过去半个世纪中,全印度高低贵贱各色人等都往德里跑,导致德里鱼龙混杂,无奇不有,骗子尤多。在德里生活过几天的人,见了面都热衷于交流在德里被骗经历以及逃离德里的心情。但每天仍有不计其数的人前往德里,这是印度富人和穷人的天堂。至于游客,大多数初访印度的游客不得不先到德里,但到了德里又都迫不及待地离开,前往斋普尔、阿格拉或者孟买。对于游客而言,德里实在充满了危险。
德里无疑是一座历史古城,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《摩诃婆罗多》的神话时代。整片次大陆的北部横亘着不可逾越的喜马拉雅山,西部则是大沙漠,高山与沙漠之间的狭长地带是通往欧洲的唯一道路。德里正位于这条通路的起点,地理位置决定了德里的价值。
今天的德里有“七城之城”的美誉,意味着这里已经明白无误地发现了七座古城,从公元12世纪延续到今天。印度古城与中国古城颇有不同。中国建城多沿用旧制,新城往往在旧城基础上改建,导致新旧城市混合,或是相互叠压。有时维修明代的城门时,还会发现里面包着元代的城墙。印度人建城则粗放得多,兴建新城时就在旧城附近另寻土地,导致新旧城市并列,自然淘汰。今天能在德里附近找到七座并存的城市,有的还很完整,有的则只剩下不多的遗迹。大众口中的新德里,可算作这里的第八座城市。
从印度历史来看,次大陆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四分五裂。各个城邦相互征伐,你争我夺。其中的矛盾,既有政治矛盾,也有宗教斗争。而德里在最近几百年的历史中,一直是外来的伊斯兰文明的核心地。德里七城中的第二座城建于1206年,被当时的德里苏丹国选作首都。正是从这时起,穆斯林牢牢掌握了这片土地的统治权,并且留下深刻烙印。为了宣教,德里苏丹当年建造了一座高达72.5米的高塔,名为库特卜高塔。这是印度境内第一座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标志性建筑,直至今天仍是德里最重要的旅游景点。
这些是德里曾经的辉煌历史,而今日初访德里的游客多半会被眼前的混乱景象吓倒,难以体会德里丰富的历史内涵。而《资本之都: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》就是一本帮助初访者了解德里的一个极好入口。作者拉纳很年轻,这只是他的第一本非虚构作品,却已展现出非凡的叙事能力。
开篇作者就描绘一个与数十年前截然不同的资本化的德里,让读者以为怀旧将是这本书的主要基调。但是写到中间,作者突然开始讨论德里的历史,一步步分析德里七城的演变过程。到了后半段,作者又从德里历史引申出整个印度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问题。读完《资本之都》后,会觉得手里捧着德里的昨日和今日,分量沉重,缓不过神。
德里曾有很多名字,最近的一个叫做沙贾汗纳巴德,也有人把它叫做“旧德里”,与如今的“新德里”相对应。其实新旧德里早已联在一起,区别不大,只是人们习惯性地把地标建筑德里门以北称作旧德里,以南视作新德里。
今天少有人记得沙贾汗纳巴德这个名字,可我还是觉得这个名字比德里包含了更丰富的文化含义。“abad”在波斯语里就是城市的意思,伊斯兰的城市。例如土库曼斯坦的首都叫阿什贾巴德,塔吉克斯坦有一座名城叫做列宁纳巴德,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首府叫艾哈迈德巴德,安德拉邦的首府叫海得拉巴德,马哈拉施特拉邦有一座古城叫做奥朗加巴德,是莫卧尔王朝一代雄主奥朗则布修建的城市。所有这些以“abad”结尾的名字,都表示了一段辉煌的伊斯兰文明。
沙贾汗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君主,也是奥朗则布的父亲。莫卧尔王朝是中亚的蒙古人后裔进入印度建立的王朝,传至第三代君主阿克巴大帝时达到全盛,奠定了北印度的统治。后来,经历了两代武功不显的君主,传至第六代奥朗则布,再次中兴,把版图扩张到极致。而沙贾汗上不能与阿克巴相比,下不能与奥朗则布相比,多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的皇帝。他唯一能在历史上记一笔的事件,就是为亡妻修建了“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”——泰姬陵。
实则沙贾汗不止修建了泰姬陵,还修建了沙贾汗纳巴德,并在城里修建了红堡、贾玛清真寺、月光市集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,至今仍然辉煌。在此之前,阿克巴大帝把首都从德里迁至阿格拉(即泰姬陵所在地),经营多年。沙贾汗在阿格拉继承皇位之后,毅然又把首都迁回德里,并在德里大兴土木,修建新城。沙贾汗死后,野心勃勃的奥朗则布为了征服南部的马拉地人,再一次把首都迁至德干高原上的奥朗加巴德。在他死后,后人还是把首都迁回德里,并维持到莫卧尔帝国的终结。
以前研读印度历史时,虽注意到这些反复迁都的史事,却始终不明白其中道理,只是觉得历代莫卧尔君主都喜欢折腾。《资本之都》很明确地给出一条线索:水。印度是个极度缺水的国家,水资源比一切都宝贵。伊斯兰文明极为重视水,不惜代价地开挖深井来储水,开凿大大小小的运河以及人工湖来引水。沧海桑田,我们今天在印度可见到大量水池遗迹,多半已经干涸,但仍能感受到他们当年为保留水而付出的努力。
莫卧尔帝国的屡次迁都,背后都与水有关。例如奥朗则布选择的首都奥朗加巴德,雄踞德干高原之上,确实可以对南方诸国起到威慑作用。然而德干高原没有大河,大多数地方都缺水,若是季风雨季未能带来足够多的水,这里就无法支撑庞大数量人口的生活。正因如此,德干高原上从未出现过称霸百年的强国,任何选择在此定都的国家最终必然崩溃。正因如此,不管阿育王时代还是阿克巴时代,北印度政权都无法把势力延伸到南印度,做到印度大一统。
相比之下,德里的地理条件要优越得多。沙贾汗纳巴德特意修建在亚穆纳河畔。亚穆纳河是恒河最重要的支流之一,著名的圣河,西北印度的生命线。亚穆纳河之于德里,就像塞纳河于巴黎,泰晤士河于伦敦。数百年来,德里人的重要生活如宗教节日、水上游戏都与亚穆纳河有关。
今天的亚穆纳河只是一条小河,水流量不大,很少航船,污染极为严重。恒河名声如此之差,亚穆纳河脱不了干系。但拉纳明确指出,亚穆纳河当年并非如此,而且曾以清澈清洁闻名。沙贾汗纳巴德的地势高于旁侧的亚穆纳河,为了城市用水,沙贾汗特地从上游地势更高处引了一条运河,直接通向城中的红堡。由于运河从外向内流入城市,必定是普通市民先取水,皇帝最后一个取水,这在讲究种姓等级的印度令人难以置信。但市民认真地对待用水,绝不造成任何污染,皇帝用水时也没有顾虑,形成一种今人也难以企及的民主制度。
四百余年前,亚穆纳河还是一条大河,浩浩荡荡流向阿格拉,一路汇集其他支流,一直到安拉阿巴德与恒河汇合,向东而去。恒河流域孕育了印度文明,两岸有数不清的古城。沙贾汗建都德里时,人口不到20万,亚穆纳河足以支撑。而今天,德里的人口已是2500万,排世界第二,而周边依靠亚穆纳河生活的人口更已超过5000万。因此,亚穆纳河周围新建无数运河及灌溉水渠,分走河水,最终导致亚穆纳河水流变小,难以行船。同时,人们不再崇敬圣河,生活垃圾、工业污染纷纷排入其中,最终将它变成一条致命的污染之河。
德里一步步发展起来,亚穆纳河则一步步削弱下去。德里的金融业在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,基础建设也在不断加强,甚至管理水平也有提高。很多人表示,德里露宿街头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,贫民窟在逐渐拆除,似乎德里正在朝向一个现代化城市稳步前进。但是,德里的环境污染、人心躁动,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。
所有印度人都衷心希望,希望德里这第八座城能有不一样的命运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:经济观察网(ID:eeojjgcw),作者:梁捷
文章出自 虎嗅网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uxiu.com/article/292081.html
文章评论 (0)